导航
周玉: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202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举办期间,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及科技强国建设具体措施,央视网记者专访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玉。

周玉指出,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是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更是应对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的战略选择。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唯有打通科技创新到产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方能筑牢国家发展安全屏障,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周玉强调,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科技创新视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能力,纷纷加速重构国家安全战略。在此背景下,我国科技事业虽取得历史性成就,但高端精密装备“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某些领域关键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受制于人。因此,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应对风险挑战和维护国家利益的必然选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

他进一步提到,科技成果转化是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市场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科技价值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在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只有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中试熟化环节薄弱、技术转移机构和专业服务人才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要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与各类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高新园区等的协同,搭建校企联合研发、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建强技术转移转化等专业人才队伍。打造高端成果交易会、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品牌。

针对如何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周玉院士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高校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开展有组织科研,并在有组织研究单位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二是培育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人才队伍。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技术转移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同时,加强技术转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的独特优势。科服委作为高教学会下二级学会团体,要在总会的带领下,做好科技成果转化的协调和服务工作,广泛汇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跟踪服务,系统打造“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模式,确保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扎实落地。

此次专访不仅让我们对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提升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向。央视网将持续关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最新动态,为推动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