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7月12-13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简称国政专委会)、华中师范大学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87个单位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博士生参加本次会议。国政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书记张建新主持开幕式。

1752715203244861.png

在开幕式上,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友洲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任友洲在致辞中介绍了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人才培养成就、学科优势以及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强调了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在国际问题研究方面的特色和影响,并期望本次会议能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助力政治学一流学科的建设,携手推动政治学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1752715248769390.png

任友洲致辞

国政专委会理事长,复旦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敏对华中师范大学的筹备与接待表示感谢,并作工作报告。陈志敏在报告中指出,自2024年以来,专委会加强党建引领和理论武装,深入领会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刻内涵;扩大专委会规模,优化理事会结构;增强制度功能,启动年度规划课题,发挥会员单位专业优势助力国际合作项目;推进会费缴纳工作,规范会费管理,助力学会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提升国际问题的研究水平、人才培养水平中作出积极贡献。

1752715279307172.png

陈志敏作工作报告

国政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主持主旨演讲。武汉大学原副校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胡德坤围绕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作主旨演讲。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姜锋以欧洲的历史和现实为例,讨论了欧洲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未来走向。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唐永胜作了题为《世界变局下大国关系与地缘政治走向》的主旨演讲。

国政专委会副理事长、辽宁大学原副校长李淑云主持专题报告环节。国政专委会常务理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及其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未来的影响,作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自主性概念塑造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未来图景》的报告。国政专委会副秘书长,郑州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执行院长、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丽以《大数据主权:理论争辩、治理困境及中国进路探索》为题作报告。国政专委会副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胡宗山以《中国世界市场红利的衰减与美国变量的两面性》为题作报告。

1752715298459923.png

本次学术年会围绕“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与国际组织”“国际政治学、国家安全学、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国际政治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当前大国博弈的新发展”“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当前全球治理的新挑战”“人工智能与全球治理的新挑战”等七个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在博士生学术研讨专场,来自13所高校的21名博士生参会并介绍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年会闭幕式由国政专委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赵可金主持。国政专委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岳作大会总结。国政专委会监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永辉就本次年会的合规性进行总结。胡宗山作承办方总结。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南亚研究所所长丁忠毅作为2026年年会主办方代表进行申办陈述,并发出参会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