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隆重召开(三)



  2015年11月13-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隆重召开。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顾问潘懋元,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市委书记李嘉,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管培俊,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教科部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李鲁等出席开幕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主持开幕式。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代表承办方致辞。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代表教育部致辞。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开幕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主持开幕式并做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讲话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代表承办方致辞

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代表教育部致辞


  学会会长、10多位副会长、150多名理事、20多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等教育学博士生以及来自英国、日本、瑞典以及香港、澳门地区的专家学者600余人参加了论坛。
  20多位嘉宾在14、15日上午的主论坛作了发言,30多位嘉宾在14日下午的三个专题论坛作了发言。30多位博士生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博士在博士生论坛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10多位博士生导师作了专题报告、点评和指导。论坛以“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为主题,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分析了人才培养在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分析剖析了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种种现实问题,对提高教学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广泛的交流,并取得了新的共识。
  14日上午主论坛,8位嘉宾作了报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书记魏中林主持论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周远清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赠书仪式上作了讲话。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瞿振元会长作了“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主旨报告。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斯蒂芬妮?马歇尔作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教学、课程与方法”的报告。
  学会常务理事、中联办教科部部长李鲁就香港地区高等教育情况以及香港与内地高校合作育人情况作了报告。
  学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就“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作了报告。
  学会副会长、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作了“众创背景下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报告。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结合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实践情况作了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情况报告。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王俊文结合行业产业的用人情况谈了高校的人才培养,并发布了高端企业实习岗位和用人信息。 


  15日上午主论坛,9位嘉宾做了报告。学会副会长黑龙江教育厅原厅长张永洲、学会王小梅副秘书长主持论坛。
  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炜教授作了“基于素质教育框架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集成”的报告。
  瑞典隆德大学教授托马斯?奥尔森作了“评估和奖励优秀的大学教学--从瑞典的角度体验”的报告。
  四川大学副校长步宏教授作了“四川大学设立‘卓越教学奖’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教授作了“高等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基于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的报告。
  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教授作了“在中国学情调查基础上谈目前我国学情调查取得成效及突出问题”的报告.
  澳门科技大学协理副校长庞川作了“注重质量、创新与效益,推动大学快速发展”的报告。
  日本教学会原会长、筑波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金子元久教授作了“大学教育改革与院校研究--如何发挥IR的作用”的报告。
  学会学术委员香港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程星教授作了“本科教育改革的‘危’与‘机’”的报告。
  北京大学数字化学习研究所所长汪琼教授结合北京大学教学案例作了“高校应如何实施翻转课堂”的报告。
  专题论坛一“课程体系与学科建设”10位嘉宾做了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眭依凡和学会副会长陈浩主持了论坛。
  日本仓敷作阳大学校长、广岛大学名誉教授有本章做了“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主动学习的动向-日本的案例”的报告;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桑新民教授做了“互联网+大学教育——破解世界教学学术运动的三大难题的报告;瑞典德隆大学教授托马斯?凯瑟福德做了”实验室老师:瑞典中学1900年试点科学课程的介绍”;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教授做了“我国高校公共课设置及其改革研究”的报告;日本广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开发中心黄福涛教授做了“本科课程改革的国际动向与启示”的报告;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小强教授做了“我们还需要‘专业’吗?”的报告;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廷奇教授做了“关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的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王一军教授做了“服务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大学课程”的报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李紫红博士做了“MOOCS时代的大学课程”的报告;铜仁学院讲师、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教育系博士费爱心做了“德国MOOCs的发展特点及其与中国慕课的比较”的报告。
  专题论坛二“教学内容与教材建设” 10位嘉宾做了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和学会副秘书长叶之红主持了论坛。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教授做了“教学改革的思路与行动”的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做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认识与思考”的报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洪一做了“适当发展新常态,推进专业+改革”的报告;澳门理工学院副教授陈志峰做了“略论澳门理工学院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康凯做了“信息公开视域中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测评分析”的报告;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张安富做了“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的报告;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赵伶俐教授做了以‘教学基本状态数据’为据——《大数据时代》对第二次本科教学评估的启示与警示”的报告;台湾评鉴协会秘书长吴淑媛做了“台湾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教所政策研究室主任黄岚做了“高校教师教学激励与评价保障机制研究”的报告;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讲师舒忠梅做了“学习投入行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报告。
  专题论坛三“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 10位嘉宾做了报告。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汤贞敏主持论坛。
  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龚放做了“学生投身学习与教授献身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两个基本点”的报告;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院校研究分会秘书长陈敏做了“本科生学习效果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华中科技大学SSLD的分析”的报告;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胡建华教授做了“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报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刘华东研究员做了“‘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理念与实践”的报告;日本东京大学政策愿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文君做了“日本的大学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报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朱红副教授做了“‘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研究”的报告;宁波市教育考试院助理研究员、副科长凌波做了“比较视野中的自学考试改革展望”的报告;广东金融学院副研究员许国动做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实践困境:时间序列分析的视角”的报告;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吴培群做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大连交通大学高教所所长、副研究员华菊翠做了“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报告。
  学会副会长、重庆大学原党委书记欧可平教授作了总结发言。 

论坛同期召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瞿振元会长作了工作报告。康凯秘书长作了财务报告,学会理事审议了瞿会长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
  论坛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会见了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史蒂芬妮?马歇尔,日本高教学会原会长金子元久以及瑞典、香港、澳门的专家和学者。
  学会副会长范文曜主持了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在论坛闭幕式上,学会表彰了第十一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及其指导教师。
  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广东音像教材出版社、广东教育杂志社等单位支持了论坛的举办,论坛组委会给他们颁发了纪念牌。
  学会名誉副会长谢桂华、赵书生,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学会副会长龚克、王树国、李晓红、高文兵、欧可平、张永洲、丁晓昌、范文曜、陈浩学会名誉副会长谢桂华、赵书生,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学会副会长龚克、王树国、李晓红、高文兵、欧可平、张永洲、丁晓昌、范文曜、陈浩等参加了论坛。
  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献君、眭依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应强,学术委员会委员董云川、洪净、胡建华、黄百炼、雷庆刘国瑞、卢晓中、史静寰、阎光才、杨祥、周建松等参加了论坛,部分学术委员做了学术报告。
  学会秘书处秘书长康凯,副秘书长叶之红、王小梅,办公室主任沙玉梅、学术部主任高晓杰、编辑部主任范笑仙、物资中心主任吴英策、办公室副主任李燕及秘书处工作人员周庆、张璐、聂文静、李璐、王琳、赵强等参加了论坛。